《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解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解读

566

立即下载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解读

文章来源:中安国有经济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1.04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明确,今后三年将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从该方案的要点内容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未来国企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端于改革开放,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本次《方案》再次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既保持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由继续支持非公有经济公平、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方案》强调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从公私经济总体比例看,经过四十年左右的改革,已经没有太大的调整空间。但是,国有经济的结构和布局仍然有优化调整的空间,调整国有经济的结构布局,压缩一般性产业的国有企业比例,着重加强攸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部门的国有经济比例,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点是改变国有经济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式,把国有企业从过去依靠行政垄断和歧视性资源供给主导国民经济发展转变为依靠市场竞争力优势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主体。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公私经济主体平等利用市场环境,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依靠自身发展活力实现成长与壮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有两个要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它们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物质基础。二是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我国的私营企业,尤其是其中的龙头企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参与者,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实践者,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产业升级的有效促进者。它们可以为国有企业构造市场竞争环境,提供现代企业制度的范本和提升国企主导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二、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聚焦国企改革的重点问题,优先加以解决。补短板、强弱项则是其具体表现。

国有企业的几大明显短板弱项体现在:①所有人缺位问题导致现代多层级企业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难以解决,作为代理人的企业董事会和高管层按照自身利益而非企业利益行事,重视短期财务绩效,牺牲长期发展利益;②企业制度不科学,脱胎于行政体制的国有企业制度除了所有人缺位这个核心问题外,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存在行政命令化管理、多头管理和管理缺位并存等问题,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率;③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国有企业长期依靠行政垄断和歧视性资源供给实现发展,对市场环境变化不够敏感,对消费者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反应迟钝,对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不足。

《方案》规划的改革要点,均是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思路。

要点之一的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通过引进发展状况良好,市场竞争力强,企业制度科学规范的优质私营企业,建立公私地位平等地混合所有制企业,让私营企业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占据较大比重。以此为前提,借鉴吸收私营企业的制度建设成果,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治理机构。以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足够通过民主投票影响和决定企业经营发展的私营部分成员的有效履职为基础,带动整个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有效运转,让国有企业虚的所有者实起来并有效管理和监督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以私营监事的有效履职促进整个监事会的有效运转。以三会和经理层的有效运转为基础实现整个企业所有人的到位,并按照股东利益为重点,兼顾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原则,克服盲目短期行为,实现短期与长期利益兼顾。

要点之二的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则是通过公私企业共同发展、平等竞争为国有企业构造市场化发展的环境,通过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私营组成部分的带动,让整个国有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回应市场需求,参与市场竞争,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经营发展理念的变革。要点之三的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新企业中主要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以投票和资产买卖等市场经济手段取代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由此进一步完善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的重点始终是攸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部门等。这些领域的国有企业,要实现效益提升基础上的规模扩大,其他一般性产业则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营发展,该退出的可以退出。据统计,2016年以来,中央企业主动关闭退出钢铁产能1644万吨,煤炭产能1.19亿吨,整合煤炭资源2.4亿吨,妥善分流安置职工12万人,提前完成去产能总体目标任务。这是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重要成果。

三、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有企业的规模扩大、效益提升,具体表现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引进非固有资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还是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只有改革后的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改革才是成功的。

 

 

 


上一页 / 下一页
建筑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业务介绍
公司动态
在线客服